近來因為二代健保問題, 無效醫療或是DNR又再度被提起, 我覺得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你想要怎麼死, 甚麼時間決定的才算數? 

是啊, 甚麼時候?? 25歲? 45歲? 65歲? 或是躺在病床上時? 決定都一樣嗎? 

我們是人, 決定天天在變化.

會不會此刻年輕的自己為自己決定放棄急救, 到頭來臨終的自己又巴不得多活一分鐘? 想經歷奇蹟的, 應該不是只有家人... 但是這樣的天然本性, 卻是自私的, 尤其在面臨與他人生命攸關的資源競爭時...

這麼重要的議題, 好像課堂上都沒討論過, 也沒學過...

話說回來, 如果真的到了盡頭, 自己還來不及想清楚的時候就昏迷了, 失去意識, 說不出話, 那真只能由他人決定了. 可是誰喜歡扮殘忍的壞人呢? 何況喜歡出頭出主意, 插手家屬事務的親戚又永遠不會少... 如果是猜測昏迷的自己的心意, 做出不急救決定的人, 永遠都要背負心中的壓力, 不斷說服自己做的是正確的決定.

看來, 為了心愛的家人好, 不要讓他們未來背負這樣的心裡壓力, 還是自己做決定好了. 但是, 又繞回來了, 甚麼時候做的決定才是決定呢??

唉, 心性不定就無法決定啊~

 

 

相關新聞:

無效醫療 瀕死患者仍用葉克膜 拖垮健保

小中大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0/12/06 03:28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簡稱二代健保法)本周三讀,醫界疾呼:「正視無效醫療這個健保大漏洞」,六、七成加護病房末期病患死亡當天還在抽血、照X光;已簽署放棄心肺復甦術急救的患者甚至洗腎、用葉克膜維生。這些都是可減少的「無效醫療」資源支出,而轉用於拯救更多需住加護病房患者。

一向敢言的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太多人占用加護病房昂貴的醫療資源,健保局二○○四年統計發現,當年每人全年醫療支出平均一萬八一八八元,但當年一名住院重症病患死亡前六個月平均花費達廿五萬四二五九元,等於半年花掉一般人十四年的醫療費。

柯文哲表示,國外愈來愈重視「無效醫療(Futile)」問題,拉丁文原意是「用篩子撈水」,徒勞無功。最近監委黃煌雄找他訪談,他特別點明,「無效醫療」正是現行健保大漏洞。例如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見左圖,資料照片/台大醫院提供),一年給付耗材就上億元,還不包括藥物、醫師等人事成本。

近年大力推動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do not resuscitate)的台大神經外科醫師黃勝堅表示,台灣一年有三、四萬人在加護病房往生,一個自然病程五天會死亡的病人,可以「加工」延長到四十五天,甚至更久。為了維持病人心跳,要動用各種醫療器材、針劑和點滴,經常短短幾天就腫得變形,連家屬都認不得。

黃勝堅說,六、七成在加護病房的末期病人,死亡當天還在抽血、照X光,四成在使用第三線抗生素,三成洗腎,八%使用葉克膜。但這些例行常規醫療對臨終病患一點意義都沒有!

根據美國研究,臨終病人不使用呼吸器等維生設備,加護病房每床每天可減少一萬美金的醫療支出。黃勝堅無奈的說,即使瀕死病人已多重器官衰竭,仍有家屬不肯放棄,甚至動輒揚言要告,醫生只好「做給家屬看」,耗掉龐大資源。

他估計,如果難以回天的病人家屬願意縮短一兩天加護病房住院,可讓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的六、七千人多了救命機會。台灣重症死亡率比國外低,醫界曾為此沾沾自喜,其實這是醫師的「英雄主義」,拚命運用各種高科技搶救重症。雖成功救回很多生命,但也留下不少植物人,當家庭陷入困境,家屬往往抱怨:「早知道會這樣拖磨,就不該硬救下來受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sWeShoudCare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