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句對也不對的話.

, 因為時間能幫助累積專業, 有足夠資歷與經驗才能收割成果. 職業舉例: 醫師.

不對, 因為時間累積可能幫助自己看見自己所願或所能, 因而轉換跑道, 重計收割. 舉例, 最近聯邦銀行的廣告主角: 青松米的創始者 - 賴青松. 

對也不對, 因為沒有任何成功是可以一蹴可磯的. 時間不是免費的, "花用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賭注, 一場對自己人生的豪賭. 收穫的確來自精心盤計的賭局. 

想到不久前我才對關懷中年的書進行了一番整理, 不禁讓我對賴青松以及他的故事更加充滿興趣. 以下是貼在賴青松個人部落格的介紹: 一九七○年生的賴青松是現在所謂U-Turn族的代表,從小走社會標榜的價值路線,卻在即將面對中年時,厭倦城市,想擁有田園夢,回歸阿公那一代對土地的疼惜,陪著下一代,找回心中的夢田。 深具環保意識的賴青松,決定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自然栽培法,一個人照顧五甲大的地,種植出無污染香甜的稻米,也將日本共同購買經驗帶回台灣,成立穀東俱樂部,只要出資,大家就成為這片稻田的穀東,委託賴青松種植,就能天天吃到自己種的,最自然的稻米。

賴青松的背景讓我聯想到當時我整理的幸福佳句, 發一隅之光, 他就是這樣的人啊~ 正處於晚青春期的賴青松. 頂著碩士學歷, 在30出頭之際即決定回歸農園, 不斷與土地對話, 尋找最自然的可能. 在他的部落格有許多感人的文章與圖片, 希望各位有空可以多去欣賞~

賴青松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sioong/archives/536890.html

fd8d389e.jpg 

說到人與米與晚青春期, 值得一提的另一個著名實例是掌生穀粒. 2006開始新事業的這對夫妻從傳播改歸農業. 從尋米, 試米, 到包裝米與出售的過程也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掌生穀粒部落裡有一段很有趣的自我介紹: 因為很怕漸漸會吃不到台灣的好米好食,我想要推動一個"愛吃鬼復興台灣農業經濟計畫"!於是我在Yahoo!奇摩部落格紀錄關於這場陽謀計畫的一切,如果你也有興趣,讓我們攜手為台灣吃出一條邁向國際的康莊航道吧!遠見雜誌有介紹過他們喔,天下也為他們出版了一本書~ 部落格轉貼如下, 歡迎共欣賞~

掌生穀粒部落格I: http://tw.myblog.yahoo.com/rice-food/article?mid=13&l=a&fid=9

掌生穀粒部落格II: http://blog.roodo.com/greeninhand/archives/13881817.html

1.jpg 2.jpg

讀著他們的人生故事, 我無法不佩服他們的勇氣. 看看他們, 的確是自作自受的把人生轉了大彎, 可幾年過去, 人人都還腰桿挺立的前進著. 也進入晚青春期的我, 人生的確沒有直角或U-Turn, 只有隨波逐浪, 腰卻越來越彎了, 我到底究竟在做些甚麼呢?...

 

文章最後轉貼一篇賴青松當年決定歸農時的文章. 每個人都有小時候的夢, 都有深受影響或憧憬的事物, 但有多少人真正追求了呢?

 回到阿公行過的那條田埂路 (上+下)

有時覺得,連自己也說不上來,究竟為了什麼理由,在經過卅餘寒暑交替,幾番人世因緣起伏之後,還是選擇回到土地上,回到這條阿公曾經走過的田埂路上。

2004年這個春天,自己結束在日本研究所的學業,回到睽違兩年的故鄉,下田扮起荷鋤戴笠的作穡人,包括一輩子學法律的指導教授在內,大多數的朋友聽到我打算回鄉下種田的計畫,莫不瞪大了眼睛,再加上一副懷疑自己耳朵的表情.,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這顆稻米的種籽,早在青澀年少的日子裡,便已埋進了心田伊底。

十二歲那年的冬天,因著父親經商失敗的緣故,舉家遷回台中鄉間的小村落,那個原本只有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回去。

印象中滿溢著年糕香氣炊煙裊裊的阿公的老家,對於出生成長在黑手家庭的自己而言,那是個絕大的文化震撼的經驗,儘管自己後來有機會到國外旅行或求學,然而那種異文化的衝擊,似乎都沒有那次從都市回到鄉村那般強烈。如今回想起來,對當時正值青春期的自己而言,有如一次精神上的移植作用,一如在栽培蔬果時,將小苗由苗床移植到田圃上那般,雖然幼苗必須忍受根鬚撕裂的苦楚,然而當它定植到柔軟黝黑的肥沃土地上,令人難以想像的,無數新生細密的根系,竟由原本斷裂的傷口處萌發衍生,不久後,卻造就出較移植之前更加茁壯的根系與體質,那整整一年的農村生活經驗,該是自己選擇這條道路最原初的起點吧。

場景是1980年代的中台灣傳統農村,從城市倉皇回到鄉下的一家人,轉眼間,為原本即不優渥食指繁浩的老家帶來不小的壓力,而從沒幹過農活的都市孩子,也必須幫著分擔各種勞務;第一次舉起鋤頭的自己,手中沉甸甸的利刃,很快地在左腳拇指上留下一道鮮紅的傷口,從未拿過鐮刀的大妹,也在割稻時受傷縫了好幾針。儘管這些異文化的不適,給孩子們帶來許多精神與肉體上的壓力,可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生活勞動的鄉村文化,卻也讓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難以比擬的快樂。

還記得那是個沒有衛生紙的年代,取代草紙的是阿公種植加工的麻草稈,上起廁所,同時還能聽見只有一牆之隔,與我們共享同一座水肥池的豬仔們濃濃鼻音的嘟囔。當時阿公還養著一頭母牛,專門為村人們犁田耕地,而年紀不大不小的我,則成了理所當然的最佳牧童,無論是艷陽高照的大熱天,還是大雨滂沱的日子裡,自己總是水田邊阿公的最佳搭檔。當水牛氣喘吁吁地來到田埂邊上時,你得把握最佳時刻,把一桶桶冰涼的溪水,給澆在牠幾乎快冒煙的脊背上。如果是下雨的日子,阿公也不望塞塊糯米糕給自己這個無處避雨的小孫子。

有時難免覺得,或許那種蹲在田邊,和著汗水,雨水跟淚水的滋味,才是自己一路追尋的幸福的味道,也說不定。

在插秧的季節裡,幫忙推秧車是孩子們的工作,到了收割的時節,如何避免把一包包的稻穀,用獨輪車順利推回米倉,是瘦弱的自己最大的煩惱,到了甘蔗的成長期,我們得幫著剝蔗葉,白菜頭採收之後,我們得幫著踩醃蘿蔔,如果是菜苗剛發芽的那些日子,我們肯定有拔不完的草,再加上趕不完的蚊子,那時心裡頭只有一個念頭,期盼天公伯快點下雨我們好收工回家休息。田裡頭總有你幹不完的活,但也有孩子們享不盡的樂趣,身邊處處可見的蟲鳥魚獸,永遠是陪伴鄉下孩子們長大的最佳玩伴。直到現在,自己還忘不了荔枝園下挖得的那隻扁鍬形蟲,更懷念那隻從眼前遁走田底污泥的小烏龜。如果再說到那些阿公特意種在老厝前後的各類果樹,像是六月天的荔枝,七月天的龍眼、蓮霧、楊桃.......還有那似乎怎麼也採不完,怎麼也吃不厭的土芭樂,口水簡直就要流下來。說到這裡,連自己都有些難以相信,這些彷彿怎麼也說不盡的童年往事,居然只是短短一年的回憶。國中二年級,自己隨著家人來到繁華的台北都會,展開另一段幾乎沒有任何彩色回憶的年少時光,上課跟補習成了生活的全部,雖然後來自己順利升上一流的高中跟國立大學,自己的心卻似乎永遠徘徊在窗外,期待著另一次振翅高飛的機會。

幾年前,第一次帶著稚幼的孩子,我們回到內人的家鄉宜蘭,靠著日文翻譯微薄的工資,自己終於再度有了親近土地的機會。當時內心最大的動機,就是希望能給孩子一個自己曾經有過的,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的快樂童年。當岳父允諾借給我們那幾分地的水田時,心底升起的是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昔日嘻鬧相處的青梅竹馬,如今卻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那種重逢時的靦腆或許差可形容吧!

2001年,這是自己的生命中,第二個有一方水田相伴的日子。因著從事無農藥栽培多年的好友何兄的支持,冒著被村人親友訕笑的壓力,自己決定嘗試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自然栽培法,雖說這不過一分多地的水田,盈虧無關生計,但卻是對自己與土地互動的一大考驗。人是否能在不傷害土地的情況下,取得生養所需的食糧?

在眾家親朋“無農藥絕對種未起來啦”的保證下,我們這艘孤零零的小船,就這麼在全村的注目中啟航。由於選取的稻種不同,我們播田插秧的時間比一般晚,再加上田裡福壽螺的肆虐及水位過高,一處處發育不良的稻秧,看來就像個面黃肌瘦滿頭癩瘡的小可憐。好不容易把秧苗補完,不久卻又碰上生長勢減弱的問題。看來以樹皮堆肥為主的基礎肥料,似乎滿足不了正值青春期,食慾旺盛的稻秧所需,無論如何,先追加粒狀的有機肥料再說,可是幾天過去,卻老是不見起色,尤其跟隔壁搶先起跑的蓬萊米相比,簡直就像小了一號的矮冬瓜。

這時內心的沮喪可想而知。然而就在接近半放棄的情況下,自己卻發現才幾天沒注意,一叢叢的稻株已開始抽花結穗,雖然個小肥力不均,可是繁衍子孫的生命力卻讓人動容。念頭一起,立刻向何兄請教,拿起日本進口的液體肥料進行葉面施肥,連續幾週追肥的結果,雖然結果仍難以預料,但幸運的是,兩個接連報到的強烈颱風,卻意外地吹垮了鄰近結實累累的稻田,自己的稻子卻因為結穗晚,骨子底硬實,幾乎沒有倒伏的現象。直到最後收成之日,自己的一顆心仍舊忐忑不安,等到所有稻穀經過曝曬裝袋,才知道這次的收成量並不少於定期噴灑農藥與化肥的傳統稻田,這場長達四個月的馬拉松才算鬆了口氣。或許是少了毒害生命的農藥,我們的田裡早就多了許多不請自來的嬌客,彩鷸、鷺鷥、青蛙、水蛇乃至於甲魚、黃鱔都出現在小小的一方水田裡,那種創造生命,有生命陪伴的滿足感,恐怕也只有嚐過這種滋味的人才能體會。

今年,在眾家好友的護持下,自己再度回到這塊澆灌過汗水的土地上,真正嘗試當個農人的滋味。老實說,那是種再踏實也不過的感覺,在穩定而互信的產銷制度下,自己唯一需要費心的,便是如何在老天的應允下,陪伴守護這幾甲地的稻田,能有個豐收的好年冬。如今雙腳踩在泥巴地裡,還經常會想起過世經年的阿公,還有他那句穩住全家慌亂心情的一句話“咱家食飯無差加幾雙碗箸”,是他這句話安定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還給了一個孩子千金難買的快樂童年。

直到今天自己踩在這條泥巴田埂上,才知道,是腳下的這片土地,給了他這般俯仰無畏的勇氣,同時,也給了自己生命的方向。

by sioong 於 2004年5月9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sWeShoudCare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